博体育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2月8日,教育部召开第三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跟随教育小微,一起去发布会现场了解一下↓↓↓
“十三五”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博体育,在健全办学体制、完善育人机制、提升内涵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博体育,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中职招生600.37万,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0%;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约3.2亿人次。回顾这五年,主要有五大亮点。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单独种类的教育。这一重要定位,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重大理论贡献,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对于摆正职业教育的地位,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能力,以及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发展战略意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和实践意义,明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职业教育系统更明晰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以类型教育为基点,我们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类型特色,坚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在纵向贯通上博体育,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特别是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
在横向融通上,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面向在校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衔接连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遴选了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建设,确定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29个、示范区120个,建成28所省级老年开放大学。加快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资源互享、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畅通各类人才成长通道。
在制度标准上,建立了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合力;《职业教育法》修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公约,规范德育工作,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发布中职专业368个,高职(专科)专业779个,本科层次职教试点专业80个,修(制)订并发布347个高职和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51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36个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启动实施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实训基地等重大项目。
在协同育人上,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依托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在“三教”改革上,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遴选公布232门在线个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布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七门课程标准,遴选约4000种“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博体育,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制订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6-2020年),加快培养制造业紧缺人才。
在服务区域发展上,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推进“东西职业院校协作全覆盖、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三大行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设备超过18亿元,共建专业点683个、实训基地338个、分校(教学点)63个,共同组建职教集团(联盟)99个,就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6万余人,创业培训2.3万余人。
在服务脱贫攻坚上,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帮扶培训项目,就是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典型。“十三五”期间,共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261个。
在促进教育公平上,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和25%以上学生。用三年时间扩招300万人,服务“六稳”“六保”,踢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一脚”。
在向产业开放上,配合国家发改委培育8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成立1500个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确定150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在向企业开放上,组建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遴选了73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绝大多数是行业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参与企业2200多家。
在向世界开放上,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有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成立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鲁班工坊”,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战线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对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总目标,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奋力把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职业教育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入选全国首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今年初,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启动。一年来,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探索了很多路子。
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本科录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企业“双向赋能”。制定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建立产教对线项税收优惠政策,突出“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
三是改革绩效工资和招聘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的“双师型”队伍。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倍;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四是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做有质量有标准的职业教育。上半年疫情期间,17万职校学生返岗支持近千家企业的复工复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担当。五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开放度。全省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点43个,每年培训中资海外企业员工30余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扬特区精神,坚持“四个坚定”,做好“四个示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更加坚定,争做立德树人的先行示范。通过地域交流和辐射影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二是对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坚定,争做产教融合发展的先行示范。校企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招生、共同走出去。
三是对自身转型升级更加坚定,争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学校组建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0个世界一流大师领衔的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在产品工程转化、工艺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前沿探索。四是契合双循环发展格局更加坚定,争做服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先行示范。围绕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先后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在“一带一路”沿线个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我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积极服务新时代海南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不断增强中职学校吸引力。
一是德育为先,提升学生素养。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建立一个“5天+24小时+360度”的德育时空,建设国家文化、匠心文化和旅游文化三维一体的校园文化,实现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学生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连续19年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工作,输出中国服务,中职独此一家。
二是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聚焦海南自贸港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的需求,做到“骨干专业创品牌,新兴专业创特色”。校企合作创新“四对接、四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融”课堂;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90多个实训实习就业基地,使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习、就业的各个环节。三是学生为本,拓宽就业空间。学校强强联合,与40多家企业缔结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年均培养近1300名毕业生,每年争抢进校招聘席位的各类企业多达上百家,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学生现在“就业有方、升学有路博体育、深造有门”,自信走向社会,成就出彩人生。
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互相依赖、互相成就,为区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助力公司成为“行业领先”。公司与学校先后共建了省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制定行业企业标准、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承担各类研发项目18项,金额总计7312.16万元,引领了国家乙烯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专业、企业与产业“同频共振”。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开展订单式培养达600多人,许多学生成为公司的技术、管理骨干。校企共建绿色石化人才培养基地,培训高技能人才3000多名,培训教师500多名。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公司充分利用项目平台,校企共同承担多项重大项目,帮助学校培养出了一批省、市级名师和领军拔尖人才,真正起到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