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体育《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3-06-26 13:18:34

  博体育“何校长,向您报喜啦,我孙子张伟杰参加考试博体育,得了第一名!”前不久,湖北省蕲春县向桥乡童咀村年过六旬的村民张水登兴冲冲赶到向桥乡白水中学,紧紧握着校长何欢的手,激动不已。

  白水中学地处蕲春山区,这里原是国家级贫困县中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之一。曾经,这所学校的综合评价连年全县倒数,以致初三毕业年级被撤并,学校整体也列入撤并规划行列。

  2004年,在湖北省教育厅统筹之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行动悄然启动。2006年4月1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资教”搅活农村一池春水》报道了湖北“资教行动”实施两年间取得的成果,报道一经推出,在全国教育界引发热烈关注。

  今年是“资教行动”实施的第19年。19年间,行动有哪些新举措?为湖北的乡村学校带来了哪些改变?

  “农村教师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还存在着结构性缺编、严重老龄化以及中青年教师贫乏等问题。”2004年年初,湖北省教育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师资队伍长期缺乏有效补充,不少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已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有的县市甚至近10年没有补充农村公办教师。

  经过慎重研究,“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计划以政府出资买岗的形式,通过政策鼓励一批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去任教,以缓解农村教师荒问题,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2006年,湖北将“资教行动”和国家“特岗计划”统筹实施,资教生和特岗生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正是在那一年,何欢与湖北省2000多名毕业生作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加入乡村教师队伍。

  与白水中学同属蕲春山区的张榜镇孙冲中学,与县城相距50多公里。在“普九”时代,镇政府每年都给孙冲中学下发文件,为它定下目标:为县一中输送一名学生。

  当时,这所农村中学每年毕业生人数为200多人博体育。然而,学校连续几年都无法完成从0到1的突破——这意味着,来自孙冲乡片区12个村的农家子弟,基本失去了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资教生”是打破这潭死水的一块石头。通过这一计划,李利琴等4名本科毕业生来到了孙冲中学,并扎根服务于此。如今,这所学校每年都有十分之一的孩子考入县一中和黄冈中学。40多名教师中有17名“资教生”,多人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

  2010年,50岁的孙冲中学老校长张学祥主动让贤,向县教育局大力推荐李利琴接任校长。“资教生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应该把舞台让给他们,这样更有利于山区教育的发展。”张学祥说。

  资教生来了,学校就活了。一位老校长感叹:“湖北农村教育的历史正被这群年轻人改写。”有教育局长甚至直言:“资教生‘拯救’了农村教育。”

  从2004年至2012年,大约有2.1万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充实到湖北84个县(市、区)的1900多个乡镇中小学任教。其中,超过一半资教生在3年服务期满后获得了当地教师编制,选择留下继续服务农村。

  2012年,在总结“资教计划”经验的基础之上,湖北建立了“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进教师,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学校直接使用。

  那年9月,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中学搬迁至新校区,时任校长李广东看着一流的办学条件,正感叹“好鞍无好马”时,学校就通过“新机制”一次性补充了6名教师。看到新学校、新教师,过去在城里就读的学生纷纷“回流”。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的王曼是湖北省首批“新机制”教师,也是广水市蔡河镇中心中学历史上首名英语本科教师。以资教生身份在该校任教一年后,2012年,王曼通过“新机制”教师公招,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在编英语教师。随后,学校又通过“新机制”补充了4名英语、计算机和生物学科的教师。这所原本不受家长待见的农村学校,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如果没有‘新机制’,我一直想引进一名本科英语专业教师的想法恐怕很难实现!”时任蔡河镇中心中学校长汪国兴奋地说。

  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前“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同,“新机制”教师由省级相关部门,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自然减员等因素导致的空编情况统筹安排,“缺什么学科教师,就可以补充什么学科”。

  蔡河镇中心学校优化教师配备的过程是湖北推动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2年到2013年,湖北省内有1.9万余名“新机制”教师被补充到全省各地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约占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数的8%。其中,农村学校普遍缺编或紧缺的音、美、体及小学英语学科教师达到6000多人,占“新机制”教师总数约三分之一。

  “同学们,福字一笔一划的力度都要体现出这个字带给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日前,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金牛教学点,“走教”教师李雪萍正握着二年级孩子们的小手进行“福”字的书法练习。因为李雪萍的到来,每周一堂的书法课,成了教学点孩子们最大的期待。

  9年前,曲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毕业的李雪萍,参加了湖北省“新机制”教师招聘,不远千里从老家山东淄博来到湖北,成为襄阳市樊城区朱坡中心小学的一名“90后”教师。在校长的支持下,李雪萍买来笔墨纸砚,开设了“永字八法”书法社团博体育。在完成本校工作之余,李雪萍坚持每周前往学校下辖的金牛村、徐庄村、张园村等9个教学点“走教”书法。

  2020年,樊城区实行了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各学校结对互助开展教师跨校交流工作,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樊城区对考核合格的“走教”教师按每月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在职称评聘、岗位竞聘、评先表模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襄阳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早在2015年,武汉就出台了关于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城镇学校新入职教师,5年内须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各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以“共同缔造”为引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校”等方式,湖北各地已对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进行了诸多探索。

  “教师轮岗交流还将更具深度和广度博体育。”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湖北正在研究完善省级统筹下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区域人”,有望将教师交流的“人走关系留”变为“人走关系走”。

  2004年,湖北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数百所农村学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这一举措不仅挽救了许多濒临撤并的农村学校,也让成千上万个农村孩子拥有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每一名资教生,就是一颗乡村教育振兴的火种。在“资助行动”开展之初,我采访了自幼丧母、带养父求学、带养父资教的湖北师范学院毕业生陈敬道;保留研究生学籍、到血吸虫疫区资教、关爱留守儿童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谢永强;与恋人共同选择资教、互帮互学、以校为家、喜结良缘的孝感学院毕业生柯文平等众多先进典型。

  20年后,再次回访这一群体,心中充满感动与敬佩。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已走上重要岗位,担任校长、副校长等职务。但绝大多数,仍然还坚守在贫困山区,坚守在教育战线年青春岁月,资教生用身体力行,改变了一所所农村学校的发展轨迹博体育,也改变了一群群农村孩子的人生轨迹。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创刊40年来,中国教育报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从“特岗教师”走活农村教育一盘棋,到河北省平山县教师钱包鼓了、心气顺了、业务精了,山东省改革乡村教师职称制度让9万余名乡村教师享受政策红利,干事创业热情“爆棚”……这样的新闻视角,源于对乡村教师执着坚守的敬意,源于对乡村教育快速发展的期待,源于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