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青年说】探索实践教学加强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博体育
发布时间:2024-03-18 21:41:35

  博体育2019年3月18日,习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实践,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在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探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现方式,加强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实践教学把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和感悟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课堂是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教学包括课前准备博体育、课程开展、课后巩固等。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不仅体现在课程开展环节,还体现在课前准备环节和课后巩固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探索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六步弹性教学法,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六步弹性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结果、展示交流成果,最后实现学生作业巩固,这些都是实践教学的具体体现。围绕主题展开的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让思政课从静态纸质的场景中走向活动化、素养化、生活化的场景中,如此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提升。

  实践教学突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的限制,形成多维度、多场域的实践教学平台。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大课堂实践中,历史场景被还原与再现,学生可看、可闻、可触,达到对历史事件“感同身受”、对英雄人物“肃然起敬”博体育、对理论要点“醍醐灌顶”的良好学习成果,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高一思想政治学科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开展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身边的员”访谈活动为主题的年级活动。学生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进行访谈内容策划、实施访谈活动博体育,最后以课件、海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是在活动中体会感受中国的性质宗旨等内容,与身边党员老师的直接对话博体育、每天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时刻被员的先锋模范感染着……一个人的优秀,影响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先进是个体力量所不可比拟的。在访谈的准备、实施、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激励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总之博体育,思政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突破教室边界、落实活动型学科教学,打破书本局限、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把高中生培养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师 刘淼)